任何涉及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相关的地质过程、同步发生的地质事件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离不开地层学,离不开精确的地层框架和精确的时间框架。地球上不同地点和不同相区地层的划分和精确对比也离不开标准的、易于广泛应用地层框架。作为基础科学,年代地层学在地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年代地层学的核心是目前正在研发中的全球年代地层学框架,即《国际年代地层表》。该表中显生宇的所有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和元古宇的部分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都已经或将要由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定义。这是研发一个完全连续的、既无重复也无间断的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等级系统的唯一途径。在引入“金钉子”的理论和方法之前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现今地层表(地质年表)中的主要年代地层(地质年代)单位就已相继建立并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但由于缺乏明确定义和清晰的概念,在应用上出现概念混乱的现象极为普遍。 本文介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地层委员会积极倡导和推行全球年代地层的精确划分并在世界各国建立65个“金钉子” 的经历。1972年,通过12年的努力,国际地层委员会下属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工作组正式定义了该条地层界线,创立了采用“界线层型”定义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底界的原则。其后,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大力提倡和不断完善下,这个原则在国际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同,最终形成了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概念和只能通过“界线层型”确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的方法与准则,还制定了相应的通过申请和多轮表决建立“金钉子”的程序。 本文同时回顾了我国地质学家研究“金钉子”的历史和卓越成就。我国在1977年才开始参与全球“金钉子”研究,起步较国际上晚了十余年。在前20年的时间里,一路坎坷,在竞争全球寒武系底界和奥陶系底界“金钉子”过程中,连遭淘汰;在本世纪初竞争埃迪卡拉系底界“金钉子”和正式系名的过程中,也双双失利。我国科学家不畏挫折,在1997年获得重大突破,在浙江常山确立了我国和奥陶系的首个“金钉子”,即达瑞威尔阶“金钉子”;其后的14年中,又在浙江、湖南、广西、湖北四省建立了九个“金钉子”,即三叠系印度阶,二叠系吴家坪阶、长兴阶,石炭系维宪阶,奥陶系赫南特阶、大坪阶和寒武系排碧阶、古丈阶、江山阶“金钉子”,使我国跃居为目前全球“金钉子”最多的国家。此外我国科学家还以我国地名命名了八个全球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即芙蓉统、乐平统、排碧阶、古丈阶、江山阶、大坪阶、长兴阶,吴家坪阶。为《国际年代地层表》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金钉子”;年代地层;界线层型
编辑部同意推荐为F5000优秀论文。